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配置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部分,它涉及工程建设规模的大小、通信(信息)设备数量的多少、工程建设投资的高低以及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,因此,深受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,尤其是设备配置在近期与远期如何结合取定更为关键。
在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设备配置设计时,主导思想是应充分考虑用户近期实际需要与远期发展态势相结合,使整个设备配置方案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,尽量避免综合布线系统投产后不久,又要再次扩建或改建,造成工程建设投资极大的浪费。为此,GB 50311—2007提出了以下要求。
水平配线子系统的缆线较难敷设,且其容量(线对对数)不多,应以远期信息需要的数量为主,也就是缆线线对数量可以适当多些。
垂直主干子系统的缆线较易布放,且其容量(线对对数)较多,应以近期实用为主,也就是缆线线对数量适当少些。
设备配置数量经计算得到结构后,在结合电缆、光缆、配线设备和接线模块等的类型、规格、容量等因素予以选用,作出比较合理的设备配置方案。目前,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配置的基本思路是:用于计算机网路的主干缆线,可采用光缆;用于电话通信的主干缆线则采用大对数对绞电缆,并考虑增加适当容量作为备用(一般为总对数的10%的备用线对),以保证通信(信息)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。不过,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类型较多,且实际情况比较复杂,不可能按一种模式进行建设,在工程设计时,应结合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,灵活机动地调整和运用。
1. 工作区
目前,按智能化建筑的功能和性质划分,其类型较多。根据我国国家标准《智能建筑设计标准》(GB 50314—2006)和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》(GB 50311—2007)的规定,大体上可分为办公、商业、文化、媒体、体育、医院、学校、交通、住宅、通用工业等类型。因此,对工作区面积的划分,应根据使用场合的具体情况而定,在国家标准GB50311—2007的条文说明中有附表规定,即表为2.9中的内容。
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,工作区配置宜符合以下几点。
(1)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,宜符合下列规定。
1)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互相匹配;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
2)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、光电转换、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,应采用适配器。
3)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,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。
4)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,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等系统施工安装的空间。
(2) 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,应按不同的智能化建筑的类型和性质以及应用功能来确定。表2.9中的数据参考。
按照国际标准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的规定,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的范围不包括非永久性的工作区布线,这里考虑的工作面积是作为规划中计算用户信息点数量时使用的。
专业专注 精“芯”为您!